客家米酒的地位
發布日期:2017-01-10 來源:閩窖酒業 點擊:2054
客家地區酒業發達可能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國的釀酒技術最早在中原發端,客家人作為南遷的“中原遺民”,應該是嶺南成熟釀酒技術的最早掌握者;二是中國在歷史上是一個以農立國的國家,糧食生產的豐歉是酒業興衰的晴雨表,酒緊緊依附于農業,成為農業經濟的一部分。
客家人聚居地長期都是處于農業社會,而客家人自中原南下將中原先進的農耕文明帶向南方使居住之地旱澇保收,因此發展酒業有它現實的物質和經濟基礎;三是客家人居住在莽莽群山之中,自然條件惡劣,勞動強度大,無論是御寒還是解乏也非常需要酒。當然在這方面文化工作者還需要做大量的考證工作。但就像廣州人喜歡“嘆早茶”、潮汕人鐘情于“功夫茶”一樣,客家人卻以能飲、善飲而在南方聞名。
千壺宴,在客家首府——汀州還保存著一種古老的酒文化活動——”千壺宴“。
客家首府“千壺(福)宴”
客家首府“千壺(福)宴”(4張)
“千壺宴”流傳于長汀縣的農村大部地區,始于康熙年間,迄今已有300余年歷史。壺寓意著福,在盛宴中,裝著客家人的熱情和淳樸,豐碩與祝愿。
米酒是客家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品。從出生呀呀學語,到老朽壽終正寢,米酒都一直伴隨著客家人,就像是客家人的魂,虧不得,少不得。[1]
早在唐朝客家米酒就已十分著名,在客家首府——汀州(現福建長汀)就有留下唐朝名相張九齡描繪客家米酒的一首詩(《題謝公樓》),將客家米酒的色、香、味完美書出。
正宗客家米酒采用贛南特有高山泉水、優質糯米、客家傳統工藝酒曲等原料。
題謝公樓
唐·張九齡
謝公樓上好醇酒,
二百青蚨買一斗,
紅泥乍擘綠蟻浮,
玉碗才傾黃蜜剖。
適合的日子
結婚,客家人對孩子的終身大事——結婚很看重,父母在孩子還未結婚之前一年就要先定婚,定下之后便回家準備婚宴甜酒(即客家米酒)寓意著孩子的婚姻甜甜蜜蜜。
滿月,客家人有一個很隆重的禮數,就是親朋好友的家里有人生了娃崽要去送姜酒(詳見:龍南漿酒家禮)。帶上一壺上好的米酒,還有娃崽用的帽子、圍兜兜、肚兜和連襪褲到親朋好友家去祝賀。娃崽滿月后,生了娃崽的人家要做滿月酒回敬親朋好友。
大家熱熱鬧鬧,說著有關娃崽的吉利話兒,喝酒猜拳,整個圍屋就像一缸煮沸的米酒,飄蕩著濃濃的醉人的香味。產婦在月子里的主要食物就是煎蛋煮酒。把姜炸香,放些紅糖,和煎好的蛋放在米酒里煮開,香噴噴、甜滋滋的,吃了大補,還去寒氣,不得月子里的病。米酒養人,一個月子坐下來,小婦人養得白白的,胖胖的,見了客人還很不好意思,嘴里不斷自嘲地說著:“壯了,壯了。”那小娃崽更是像喝醉了酒似的,小臉蛋白里透紅,鮮嫩可愛。
春節,客家人的米酒醇厚為底,清香撲鼻,甜膩入口,讓人心醉肚明。客家漢子喝酒都是用碗豪飲。特別是在春節,從初一喝到十五,喝得天昏地暗,好像要把一年的辛勞忘得干干凈凈。不過你不用擔心,沒有事的,米酒不傷頭。騰云駕霧,通體舒泰,躺在溫暖的被窩里醉一覺,也是客家漢子的一大享受了。